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孟宪成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恩重如山

2013-06-04 13:51:55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毕启亮 
A-A+

  星移斗转,岁月如梭。蓦然回首,我的恩师孟宪成先生已驾鹤西去三十多年了。三十多年来,我始终不忘老师的亲切教诲,始终感念老师的知遇之恩。近日,孟晓苏大哥拿来《艺术天成特刊·孟宪成作品集》一书大样,封面是我当年拍摄的孟老师伏案绘画的大幅黑白照片,面对恩师,面对我舞美艺术的启蒙者、领路人,学生不禁潸然泪下,思绪万千。三十多年前与老师朝夕相处的画面历历在目,恍如昨日……

  那是1974年的隆冬时节,我当时所在的单位,承担了总政歌舞团营区和排演场的建设任务。临近春节,因为要举办联欢会,单位提早派宣传队的几位声乐、舞蹈、舞美设计人员到总政歌舞团学习,我有幸被选入其中学习舞美。三个月学习结束,李副主任带队专程到总政歌舞团答谢。其间,时任总政歌舞团舞美队美术组组长的孟宪成老师,主动向李副主任提出要求,请部队同意将我留下来参加总政歌舞团排演的舞剧《沂蒙颂》的舞台美术工作,李副主任当即应允。从此,我加入了总政歌舞团舞台美术工作队的行列。

  总政歌舞团舞美队美术组共十一人,大都来自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。全组在孟老师和李忠良老师的领导下,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,大家团结协作,相互学习。良好的学习环境,浓厚的学术气氛,使我这个来自基层的文化新兵眼界打开,如鱼得水,业务能力提高很快,孟老师对我寄予了厚望,他多次叮咛我,要认真学习,打牢基础,全面提高,凭实力在歌舞团站稳脚跟,将来为中国的舞台美术事业做出成就,为总政争光,为军队争光。老师的谆谆教诲,一直鼓舞着我奋发努力,积极向上。今天,可以告慰恩师的是:老师,学生没有辜负您的期望!

  在总政歌舞团工作、生活一段时间后,随着了解的深入,对孟老师的敬仰之情更加浓烈和虔诚。他不但为舞台演艺事业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舞台美术设计作品,如:话剧《万水千山》(1955),歌剧《刘胡兰》(1951),京剧《地道战》(1972),歌舞《迎春舞》(1959),《怒火在燃烧》(1964),《雪山上的好门巴》(1972),舞剧《骄杨颂》(1977)等,还为全国一系列重大活动担任舞美设计。1964年他参与设计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东方红》的舞美布景,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经典。孟老师的卓越才华受到人们的尊重,他的舞台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。

  孟老师不仅是一位舞美设计创新的实践者,而且是一位艺术理论的探索者,孜孜不倦地追求舞美艺术、技术的新见解、新天地。早在1981年,孟老师就在《舞台美术与技术》杂志上发表了文章《热水瓶与伽利略传》,论及舞台美术创作观念上的守旧与创新的理论问题,在业内引起不小反响,一些独到的观念、见解至今仍有指导意义。他这种大胆创意出新、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,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,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。

  1977年,在孟宪成老师出任总政歌舞团舞剧《骄杨颂》的舞美总设计时,我有幸相随在老师的身边。从看剧本到构思创意画草图,从与导演沟通商榷到绘制彩色舞美效果图,我都亦步亦趋地跟着孟老师学习,目睹了老师对创作的严肃认真,一丝不苟。剧中杨开慧在舞台前区以大段的抒情舞蹈来展示其内心对****主席的真挚崇爱之情,而房内中区要呈现***伏案著书立说的身影动作。为了使舞美有效表现***与***相思相恋的场景,孟老师苦思冥想,费尽了心思。在当时制景材料比较匮乏、科技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,孟老师找到了一种在尼龙纱上绘画的新材料勾画出室内的窗格,当***在窗前伏案著作时,背景投射出主席的身影。当时,演出效果十分震撼,观众掌声雷动。由此,我领悟到,舞台美术设计的一招一式,都是设计者心血的结晶,舞美不是配角,是所有舞台表演艺术的点睛之笔。舞剧《骄杨颂》在北京演出后,又到新疆慰问边防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,受到了热烈的欢迎。为了培养、提高我绘画布景的能力,孟老师把《骄杨颂》舞剧的竹林和枫树多场绘景任务交给我,安排我到中央芭蕾舞团向马运洪老师学画布景。在中央芭蕾舞团排练场的舞台上,马老师带着我绘制的多场布景搬上舞台,达到了孟老师原来设计的艺术效果。外出学习,不仅使我增长了很多绘制布景的知识,提高了色彩绘画的能力,更让我感受到了恩师的良苦用心。

  1978年,孟老师再次焕发了艺术创作的激情,他不但在舞台美术设计中不断推出新作、力作,他对绘画也有深入的研究和开拓。他经常对我讲,一个好的舞台美术工作者,必须有很强的绘画基本功,只有具备了很强的表现对象的绘画能力,才能真正做好舞台美术设计的本职工作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功夫在戏外”,所以一定要一手完成舞台美术设计的任务,另一手就是集中精力训练自己的绘画能力。孟老师不仅这样说,更是身体力行,他把他最喜欢的水粉画的艺术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。孟老师的水粉画常以水彩画的技法入笔,描绘出大块的水彩湿润效果,整体把握画面气氛,发挥了中国画传统写意的艺术优势。水彩的水润淋漓的艺术效果是老师的不断追求,多次的水粉技法与水彩润透过渡效果,达到了自然天成的美妙意境。如《菜花飘香》、《水乡三月》、《白帝城》等多幅作品都体现了这种炉火纯青的技法。由于舞台美术设计图大部分都是在用水粉材料表现的,所以他独树一帜的水粉画创作,使得专业的舞台美术设计和绘画艺术创作紧密结合、相得益彰。

  孟老师在风景水粉画创作上不单单只是一种方法,更有多种创新。20世纪70年代后他不断吸收西洋油画的技法,采用堆砌厚重的材料,有时直接在黑色的卡纸上用油画刀具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,用丰富的色相关系和不同的色块创造出色彩斑斓、丰富多彩的壮美画面。如作品《冬林残雪》、《春风送暖》、《夏岭叠翠》都体现了西洋油画的表现技巧。

  孟老师不但在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的结合上不断追求,而且对现代绘画热忱极高,多次从图书馆借来西方现代绘画图册观看临摹,深入探讨现代绘画的技法和色彩的处理。他说,过去我们这里比较封闭,看不到更多的绘画作品,现在改革开放了,国外的画册也能见到更多了,我们得抓紧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绘画知识,为我所用,使中国的绘画有更新的面貌。孟老师不仅思想深刻,更勇于实践。上世纪70年代后期,他拖着患病的身躯,南奔西沙群岛,西到黄土高坡,北上长白山麓,东至黄海之滨,年近半百的他,一路体验生活,一路采风写生,留下一幅幅精彩的绘画作品。

  孟老师不但向西方绘画学习,还不耻下问,十分谦虚地向身边的同志们学习。他常对我说,绘画事业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,学习是多方面的,向中外大师学,同时也要向身边的比自己强的同事们学。在美术组不单跟我学舞台美术设计,也要向美术组的李忠良老师和其他老师们学,他们的基本功扎实,绘画能力强,多学才能本领更强。

  有一天晚上,老师把我叫到他家中,拿出了吴冠中老师两幅写生作品,讲了吴老的绘画方法和技巧。老师说:“你拿去临一下,学学吴先生的绘画方法,我已临过。不要损坏了,过两天送来我还给吴先生。”每当想起这些事情,我都心怀感激。老师的无私教诲,学生受益终生。

  尊敬的孟老师,您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,但您那令人敬仰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,将永远增色于艺坛,润美于人间。尊敬的孟老师,您对我关爱有加,恩重如山。今天我向您报告,您的学生知恩图报,一直以您为榜样,为实现您要求的在舞台美术事业中争光的教诲,不断探索与追求,并取得了应有的成就。如今,学生虽然也到了耳顺之年,但在绘画事业中将继续不懈追求,请老师放心,您的学生将无愧为是您的学生。

  (本文作者为:总政歌舞团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师,终身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孟宪成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